2025数博会展示AI多场景融合,人形机器人成焦点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日常生活与产业应用,从制作咖啡的机器人,到执行安防巡逻的机器狗,再到电网维护、隧道检测甚至剧本创作,AI技术展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能力。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不再仅仅追求模型规模与算力提升,更已在众多行业实现爆发式落地,逐步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届数博会共吸引全球375家企业参展,集中呈现数字基础设施、AI大模型、智能终端等多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打造出高度互动、可体验的科技展示空间。观众可与人形机器人握手、与高精度机械手玩游戏,或借助外骨骼设备完成重物搬运,甚至通过AI旅行助手快速规划行程。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现场还出现了人形机器人“遛”机器狗的融合应用场景。
中国铁塔展示的“机器狗+无人机”协同系统,成为展会一大亮点。该系统已实际运用于森林防火,通过高位视频监控与无人机初步识别火情,再由机器狗进行地面巡护与火源扑救,形成从感知、分析到决策与执行的完整智能闭环,显著提升防火效率。
一位“00后”观众在观展后表示,以往认为AI距离现实很遥远,如今却更关注其如何切实改变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希望未来能更深入地了解、使用甚至参与AI技术发展。
关于机器人何时能广泛进入家庭与日常场景,杭州云深处科技CEO朱秋国提出,应以十年为周期看待这一进程。目前,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已较为成熟,行业焦点正转向通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的实现。他指出,人形机器人具有三大优势:天然适配人类环境无需改造、能使用人类工具执行任务,以及更便于人际交互。但他也提醒,需注意“恐怖谷效应”可能带来的接受度挑战。
更多文章
-
无人机助力武昌交警,科技织就立体交通网
初秋的武汉武昌区,三架无人机在晨光中起飞,对校园周边违停车辆进行实时劝导;在雄楚高架上空,它们迅速定位事故车辆,三分钟内化解拥堵;在中北路路口,空中“警眼”两分钟劝离占道经营的三轮车。这些场景,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运用无人机构建“空地一体”交通管理新模式的真实写照。1.开学护航:空中巡
-
科技赋能甘蔗育种,开远打造高产高糖“甜蜜芯”事业
在云南开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正通过基因挖掘与技术创新,全力推动甘蔗品种的改良与产业升级。科研团队从种质资源保护到育种技术突破,为蔗糖产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助力云南甘蔗品质与产量不断提升。研究所内建有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占地58亩,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甘蔗种质资源6200余份,涵盖热带种、割手密、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计划,人形机器人领军者迎资本大考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器人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四足及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集成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方向,吸引了大量关注。曾被视为昂贵而小众的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与技术成熟,逐渐走向消费级市场。在这一浪潮中,宇树科技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动向已
-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乡村,巴楚县启动全国科普月
9月1日,巴楚县正式启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本次活动重点关注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和干部职工等多类人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旨在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启动仪式首站“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
-
眨眼操控无人机?智能隐形眼镜开启人机交互新可能
一、背景介绍眼机交互是一种借助眼球运动或眨眼等眼部行为实现与机器高效沟通的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方向。当前,常用的眼球运动捕捉手段主要包括CCD摄像头和内置金属线圈的隐形眼镜。前者往往需要搭配庞大复杂的外部设备,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后者则因使用刚性电子元件,容易引起眼部不适,并妨碍正常视线。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