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兵种联合作战:中国肿瘤精准医疗实现新突破
在对抗肿瘤的战场上,传统治疗往往面临“杀敌亦自损”的困境。如今,随着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和精准介入等多项前沿科技的融合应用,我国医疗界正逐步破解这一全球性难题,推动肿瘤治疗向更高精度、更低损伤的方向迈进。
纳米仿生载体:伪装潜入,激活免疫协同杀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等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仿生纳米盘载体,形似“人工细胞快递员”,直径仅十纳米。它不仅能精准递送化疗药物至肿瘤区域,还可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形成协同攻击效应。该技术已在子宫内膜癌等模型中显示良好抑瘤效果,为化疗药物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AI自适应放疗:动态规划,减少副损伤
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宫颈癌放疗实践,通过锥形束CT与AI算法结合,可在20分钟内动态调整放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照射。该系统如同一位“AI通信兵”,实时优化治疗路径,显著降低对胃肠和泌尿系统的损伤。
激光间质热疗:精准消融,微创治疗脑肿瘤
面对被称为“癌中之王”的高级别胶质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采用国产激光间质热疗系统,借助机器人定位与MRI引导,仅通过3毫米小孔便完成肿瘤消融。该技术大幅提升治疗精准度,使患者平均生存期得到延长,且团队正积极推进该技术在普通MRI环境下的应用普及。
抗体药物研发:精准狙击耐药肿瘤
我国在靶向药物研发方面也取得多项进展。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针对EGFR/HER3双靶点抗体药物展开研究,有望解决晚期食管鳞癌耐药问题。此外,瑞康曲妥珠单抗、芦沃美替尼片等国产新药陆续上市,为复发及难治型癌症患者提供新的“狙击手”式治疗方案。
从纳米载体、AI放疗到激光消融和新型靶向药,中国科研人员正以多学科协同、医工融合的创新策略,回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真问题,在精准医学的跑道上加速前进,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与质量提升。
更多文章
-
高校算法竞赛低龄化趋势显著,AI浪潮激发新生代参与热情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国高校算法类竞赛呈现出参赛者年级逐渐下移的新态势。作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程序设计赛事之一,“蓝桥杯”在2025年首次推出面向新生的专项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超800所高校的2.4万名大一学生报名参加。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一名新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从小学开始学习编程,
-
奇瑞发布十大突破性技术 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
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安徽芜湖正式启动以“科技引领,智造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创新盛会,集中呈现了公司在电动智能出行、车联网、人工智能与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前沿突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企业全球化不应仅关注市场扩张速度,更应着眼于长期稳健的发展路径。他表示,奇瑞正致力于构建贯穿新能源、智能驾驶
-
“飞天火箭”腾跃 “智能机甲”劲舞 兰州海亮实验学校科技盛宴点亮少年报国志
10月15日,兰州海亮实验学校运动场迎来一场科技盛事。在“点火”口令中,“探空号”模型火箭呼啸升空,彩伞迎风飘落,该校第二届“明日先锋”信息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整场活动贯通古今、创意纷呈,为师生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一、当敦煌飞天遇见未来科技“瞧!航天员和壁画仙子一同起舞啦!”舞台边簇拥的同学
-
芯片技术迈入“立体集成”时代,突破传统性能瓶颈
近年来,芯片制造行业在持续缩小元件尺寸的过程中,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一项创新性研究通过改变芯片结构设计,绕过了长期制约计算能力提升的障碍,为未来电子产品的环保制造开辟了新方向。自上世纪中叶起,提升电子设备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不断缩小晶体管体积,并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元件。这一技术演进路线曾被业界广泛认同的
-
AI全面赋能“双11”,电商运营与消费体验双升级
年度“双11”购物盛会正式启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推动整体效率与服务升级。对商家来说,AI不仅辅助日常运营,更成为提升经营效果的核心工具。天猫平台负责人在近期发布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为品牌创造新的增长路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淘宝天猫持续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