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如何实现“自由呼吸”?车内空气舒适的科技真相
当我们步入高铁车厢,常常会感到空气清新、温湿宜人,既不会闷热也不干燥。在密闭无窗的车厢内,这样的舒适体验是如何实现的?其奥秘源于一套智能、高效的车内空气循环系统。
位于每节车厢顶部的空调机组,堪称高铁的“呼吸中枢”。这套系统采用“新风+回风”混合调节机制,持续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车内,并与内部既有空气混合,通过净化和温湿度处理后输送至客舱,实现空气品质的动态平衡。
在客流密集时,如定员约90人的“复兴号”二等座车厢,该系统可维持每分钟60至80立方米的进风量,充分保障旅客的呼吸需求,同时有效促进空气流动,避免局部区域沉闷。
空气清洁是舒适环境的重要保障。为保证进入车厢的空气洁净,铁路检修人员会定期对滤网和滤棉进行深度清洗与更换。他们采用高压水枪和专业清洗液彻底清除积聚的粉尘颗粒,确保所有空气均经过严格“过滤安检”。
经过净化的空气接下来进入温湿度调控阶段。无论外界严寒或高温,系统都能精准调节至人体最适宜的状态。处理后的空气通过车厢顶部呈喇叭形设计的散流口,以及侧壁辅助风口,实现均匀、柔和送风,避免直吹旅客,同时促进全车气流充分循环。
废气排出同样关键。车厢内设有专用排风装置,可高效抽离二氧化碳、异味等污浊气体,并通过车底排放结构排出,确保空气单向流动,防止交叉污染,维持车内空气持续焕新。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回风利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节能优势。由于回风空气已经过预处理,再次循环时可大幅降低空调能耗。据专家介绍,混合回风模式比全新风模式节省约65%的能源,兼顾了环保性与运行经济性。
更多文章
-
AI基建盛宴背后:云厂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全球AI浪潮的推动下,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云服务商是否真正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近期美股市场上,芯片制造商与云服务商的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英伟达、AMD等芯片企业股价持续走高,而云服务商的盈利状况却引发担忧。据披露的内部文件
-
百年瑞金以科技破局:AI秒级识癌,无创精准测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院118周年发布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医疗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能够实时识别癌细胞的AI病理系统、无需采血即可监测血糖的新型设备等突破性技术,展现出这家百年名院正以科技创新引领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一、AI赋能医疗创新直击临床“痛点”瑞金医院近日牵头组建医疗人工智
-
无人机搭载“电子鼻”:中国团队实现低空大气精准监测突破
在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验场上,一架配备特殊传感设备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飞行测试。它不仅能够采集常规的视觉信息,更能实时感知大气中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级别的一氧化碳变化,并生成精确的三维浓度分布图。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是由陈达教授团队研发的微型机载气体传感模块。这个尺寸仅如硬币的装置构成了无人机的“嗅觉系统”,基
-
瑞金医院发布多项医疗科技成果,AI赋能守护全民健康
值此建院118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10月13日举办了一场以“科创未来,智领前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系列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回顾医院从广慈到瑞金的百年传承时指出,当前医疗行业正处在固守传统与主动求变的关键十字路口。面对人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速成型,深圳贡献核心力量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当前已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构建起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在这一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凭借前瞻布局、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参与,成为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