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突破铁基超导线材性能极限,载流能力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员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工艺策略,显著提升了采用低成本粉末装管法制备的铁基超导材料的载流性能,相关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
铁基超导材料因其上临界磁场高、各向异性弱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被视为下一代高场应用——如高能粒子加速器、可控核聚变装置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实现其高性能应用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高场下维持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这要求材料内部具有高密度的纳米级磁通钉扎中心。由于铁基超导体本身属于脆性非金属材料,在其中引入高密度缺陷极为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马衍伟团队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多个单位,采用非对称应力场调控技术,成功协同静水压力与剪切应力,在超导线材内部构造出超高密度的纳米位错阵列。这些位错结构作为高效的磁通钉扎中心,大幅增强了材料在强磁场下的电流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该铁基超导线材在10特斯拉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达到 4.5×10⁵ A/cm²,约为以往最高纪录的三倍;即使在30特斯拉的超高磁场下,仍能保持 2.1×10⁵ A/cm² 的优异性能,创造了铁基超导材料载流能力的新世界纪录。
马衍伟表示,该项研究不仅为铁基超导体的磁通钉扎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其他刚性功能材料的微观缺陷工程开辟了新途径。这一方法具备良好的规模制备潜力,有望推动低成本、高性能铁基超导线材的实际应用。
更多文章
-
AI基建盛宴背后:云厂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全球AI浪潮的推动下,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云服务商是否真正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近期美股市场上,芯片制造商与云服务商的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英伟达、AMD等芯片企业股价持续走高,而云服务商的盈利状况却引发担忧。据披露的内部文件
-
百年瑞金以科技破局:AI秒级识癌,无创精准测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院118周年发布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医疗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能够实时识别癌细胞的AI病理系统、无需采血即可监测血糖的新型设备等突破性技术,展现出这家百年名院正以科技创新引领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一、AI赋能医疗创新直击临床“痛点”瑞金医院近日牵头组建医疗人工智
-
无人机搭载“电子鼻”:中国团队实现低空大气精准监测突破
在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验场上,一架配备特殊传感设备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飞行测试。它不仅能够采集常规的视觉信息,更能实时感知大气中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级别的一氧化碳变化,并生成精确的三维浓度分布图。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是由陈达教授团队研发的微型机载气体传感模块。这个尺寸仅如硬币的装置构成了无人机的“嗅觉系统”,基
-
瑞金医院发布多项医疗科技成果,AI赋能守护全民健康
值此建院118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10月13日举办了一场以“科创未来,智领前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系列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回顾医院从广慈到瑞金的百年传承时指出,当前医疗行业正处在固守传统与主动求变的关键十字路口。面对人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速成型,深圳贡献核心力量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当前已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构建起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在这一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凭借前瞻布局、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参与,成为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