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驱动科研革新,构筑智能科学新生态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正引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变革。我国在“AI for Science”领域积极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其战略方向与发展蓝图正逐步明晰。
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计划,以加快科学发现节奏,率先构建以AI为核心的新型科研与研发体系,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展望“十五五”时期,AI for Science有望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变革与创新能力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实现科研范式的全面智能化及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科研模式向智能化全面演进
AI for Science不仅致力于破解以往难以应对的科学难题,也显著加快了原始创新进程。以生命科学中曾困扰学界多年的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为例,AI的介入带来了根本性突破。同时,新一代AI科研工具与算法的涌现,正推动科学研究从效率到精度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正在促成整个科研体系从传统“作坊式”研究向开放、协同、高效的“平台式”研究转型。
目前,全球对AI for Science潜力的认知仍显不足,这为我国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若能系统谋划、集中资源推进,我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率先确立“平台科研”新范式,巩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构建智能化科研基础设施体系
实现科研范式的转型,必须依靠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智能化科研平台正如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是AI for Science发展的基石。我国已在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例如玻尔空间站等综合性平台,整合文献、数据、计算与实验资源,实现科研任务的全流程高效管理,日渐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助手。
同时,诸如Innovator+SciMaster等通用科研大模型及智能体的研发也实现关键进展。这些系统不仅涵盖多学科知识,还具备自主科研与“干湿结合”的实验能力,在通用性与专业性方面均表现出色。
推进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与标杆项目
AI for Science要在实践中落地,需依托典型场景与重点项目形成示范,从而带动整体科研体系升级。
在材料科学中,AI辅助的材料基因组计划通过对结构、性能与工艺间复杂关系的建模,大幅提升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并压缩成本;在化学领域,AI参与有机合成路径规划与反应预测,显著促进新药物与新分子的发现进程,同时在催化剂设计与催化机制解析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在生命健康方面,AI不仅推动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编辑和药物研发的突破,更为构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虚拟细胞提供可能,助力个性化与精准医疗发展。
挖掘与释放科学数据的核心价值
当前,科学研究竞争的重点正由“模型竞赛”转向“数据竞赛”。过去十年,学界致力于优化模型结构以应对维度灾难、训练稳定性等难题;未来,数据质量与多样性将成为AI进一步赋能科研的关键。存量数据——如科学文献、专业语料与数据库——构成模型训练与知识提取的基础,其专业性与复杂性对数据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实验、高通量计算与智能传感设备的广泛应用,科学数据的产出能力迅速提升。数据社区及“科学导航”等平台逐步成为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的枢纽,通过社区化运营推动数据开放、精准标注与共同治理。
重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AI for Science不仅代表技术路径的升级,更是重塑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契机。我国已在基础工具研发、典型场景应用与实验室智能化升级等领域取得多项进展。
当前,以AI为核心的科研范式变革为我国实现2035年科技强国目标提供重大战略窗口。必须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与科研实践等多层面协同发力,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构建以AI为驱动的新型科研生态。只有主动把握机遇、寻求持续突破,才能在这场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更多文章
-
AI基建盛宴背后:云厂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全球AI浪潮的推动下,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云服务商是否真正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近期美股市场上,芯片制造商与云服务商的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英伟达、AMD等芯片企业股价持续走高,而云服务商的盈利状况却引发担忧。据披露的内部文件
-
百年瑞金以科技破局:AI秒级识癌,无创精准测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院118周年发布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医疗创新成果集中亮相。能够实时识别癌细胞的AI病理系统、无需采血即可监测血糖的新型设备等突破性技术,展现出这家百年名院正以科技创新引领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一、AI赋能医疗创新直击临床“痛点”瑞金医院近日牵头组建医疗人工智
-
无人机搭载“电子鼻”:中国团队实现低空大气精准监测突破
在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验场上,一架配备特殊传感设备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飞行测试。它不仅能够采集常规的视觉信息,更能实时感知大气中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一级别的一氧化碳变化,并生成精确的三维浓度分布图。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是由陈达教授团队研发的微型机载气体传感模块。这个尺寸仅如硬币的装置构成了无人机的“嗅觉系统”,基
-
瑞金医院发布多项医疗科技成果,AI赋能守护全民健康
值此建院118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10月13日举办了一场以“科创未来,智领前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其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系列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回顾医院从广慈到瑞金的百年传承时指出,当前医疗行业正处在固守传统与主动求变的关键十字路口。面对人
-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速成型,深圳贡献核心力量
近日,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当前已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构建起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的完整标准体系。在这一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凭借前瞻布局、企业创新和国际化参与,成为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