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开启新纪元:中国多城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
全球量子科技竞争加剧,中国形成三大创新枢纽
2025年迎来量子力学理论提出一百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以此致敬这一深刻改变人类认知的科学革命。当前,量子科技正经历从理论突破、技术验证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发展,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中国以合肥、北京、上海为核心,初步构建起与美国和欧洲并行的量子产业生态格局。下一阶段的竞争重点将集中在量子纠错、多路径融合与商业化落地上。
三驾马车并进,差异化布局塑造区域优势
中国量子产业初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代表的差异化路径。合肥凭借国家实验室与中科大的科研基础,聚集了93家产业链企业,覆盖芯片、设备、软件与资本等多个环节,已推出“祖冲之三号”“本源悟空”等重大成果。上海则聚焦冷原子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路线,近期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2024原子无缺陷阵列构建,刷新世界纪录。北京依托高校与企业资源,在量子钟、云平台与超导芯片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圳、济南等城市也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布局通信、测量等细分领域。
应用探索多点突破,通信领先、计算仍在路上
量子科技涵盖计算、通信和精密测量三大方向,其商业化进度不尽相同。量子通信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相关加密产品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服务近600万用户。量子测量逐步应用于医疗、导航和工业。量子计算虽尚未实现大规模商用,但已在金融、航空、生物、电力等场景展开真机验证。例如,“本源悟空”已为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超53万计算任务;玻色量子与移动云合作,开展光量子算力优化实践。
合肥实践:构建“四轮驱动”生态,打通转化瓶颈
面对量子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合肥探索出以“科学评价+动态管理”和“耐心资本+场景验证”为核心的培育机制。通过多维评价体系对科技成果分级入库,配套基金优先支持,并建立动态更新与容错机制。政府主动扮演“场景服务商”,推动技术首试、共建验证平台、组建国企创新联盟,促进量子技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例如,量子加密已用于地铁信息系统,量子云印章开始在政务窗口试点,显著提升审批与数据安全性。
挑战仍存,需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链协同
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跻身国际最先进行列,测量方面部分领先、部分并行,计算领域虽处于第一梯队,但在量子纠错、比特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仍存差距。硬件研制如“祖冲之三号”已在特定算力上实现突破,但要构建真正可控、低成本、全链条的量子产业生态,仍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协同,实现核心器件与软件的国产化。专家建议,在合肥、北京、上海等优势区域建设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加速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实用。
更多文章
-
高铁如何实现“自由呼吸”?车内空气舒适的科技真相
当我们步入高铁车厢,常常会感到空气清新、温湿宜人,既不会闷热也不干燥。在密闭无窗的车厢内,这样的舒适体验是如何实现的?其奥秘源于一套智能、高效的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位于每节车厢顶部的空调机组,堪称高铁的“呼吸中枢”。这套系统采用“新风+回风”混合调节机制,持续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车内,并与内部既有空气混合
-
中国科学家突破铁基超导线材性能极限,载流能力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员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工艺策略,显著提升了采用低成本粉末装管法制备的铁基超导材料的载流性能,相关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铁基超导材料因其上临界磁场高、各向异性弱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被视为下一代高场应用——如高能粒子加
-
联想展示近200项AI创新成果,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行业落地
8月27日,2025联想集团创新开放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创新ING 热AI进行时”为主题,联想集团集中呈现了近200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相关终端产品,系统展示其在“人工智能+”实践中的多项突破,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AI技术的大规模“价值兑现”阶段。此次开放日凸显了联想构建的一套完整、可部署、并可灵活扩展的AI交付体
-
以高质量数据“喂养”AI,提升模型智能成行业新焦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的质量正被视作决定模型“聪明”程度的关键。8月28日,一场以高质量数据集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贵阳举行。与会专家从学术界和企业界角度,就数据安全制度构建、技术防护手段升级与治理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提供了思路与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在大模型训
-
以人工智能驱动科研革新,构筑智能科学新生态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正引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变革。我国在“AI for Science”领域积极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其战略方向与发展蓝图正逐步明晰。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计划,以加快科学发现节奏,率先构建以AI为核心的新型科研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