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崛起:AI与信创融合推动技术自主新突破
当前,国产AI算力与信创产业正步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国内大模型持续迭代,结合FP8高精度计算与自主芯片技术,不断提升性能与生态兼容能力。同时,在政策推动下,信创应用加快落地,万兴科技等企业相继推出符合信创标准的AI产品,支持央国企实现数字化变革。在技术突破与实用场景的双重推动下,国产算力与信创体系正日益强化协同,展现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产AI算力: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并进
DeepSeekFP8标准重构算力效率
DeepSeek最新推出的V3.1大模型采用了名为UE8M0FP8Scale的参数精度标准,首次明确面向国产下一代芯片架构进行专门优化。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数据宽度压缩至8比特,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并实现算力翻倍,同时大幅降低存储及传输带宽压力。尽管FP8格式在数值表达范围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其在混合精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包括摩尔线程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率先推进FP8技术适配,积极促进从芯片硬件到软件生态的全面协同发展。
联想构建全栈AI算力基础设施
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联想集团正式推出“多元AI算力”战略,依托“1+3+N”体系实现对多品牌GPU的广泛兼容,并同步发布万全异构智算平台3.0。新平台在国家级智算中心实现千卡规模训练效能倍增,将模型浮点运算利用率由30%提高至60%。联想还携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牵头制定高性能训练与推理服务标准,助力构建规范、协同的AI算力生态。
国家先进计算中心落地实践
坐落于太原的国家先进计算中心部署了“太行一号”超级计算机,整套系统采用全栈国产化硬件,最高算力达到300PFlops,并率先规模化部署全浸没液冷方案,能效比PUE控制于1.04的超低水平。该中心通过分阶段灵活扩容,已成功服务于C919大飞机翼型仿真优化、科大讯飞大模型训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与产业计算任务,展现出国产高性能算力在复杂实际应用中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信创应用:从技术适配到场景深耕
万兴科技发布信创环境AI解决方案
万兴科技正式发布面向信创环境的“万兴图示+万兴脑图”AI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全面适配国产数字化办公场景。目前该方案已在国家电网、中石化等多家大型央企投入使用,涵盖创意表达与效率提升等多个办公环节。凭借“应用+资源+服务+AI大模型”一体化能力输出,万兴科技为企业提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智能化转型支持。
信创生态扩展与行业渗透
当前,信创生态正从传统“国家队”主导,逐步扩展至更多细分市场。以超图软件为代表的GIS服务商,以及航天软件等深耕工业软件领域的企业,正加速推进其国产化适配进程。同时,鸿蒙生态也在持续扩张,软通动力、诚迈科技等企业积极推动操作系统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在政策支持方面,诸如“全面可控应用支撑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等高端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信创在重点行业中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动能。
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信创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替代,成为维护产业链安全与韧性的战略支柱。随着国产AI算力与信创软件之间协同效应日益增强,从芯片、服务器到应用系统的全栈自主能力正在不断强化。在政策推动下,央国企数字化转型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为信创产业注入了持续动力;而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入,正推动信创从底层基础设施向高端智能应用全面演进。
更多文章
-
贵州研发矿物微生物协同技术,精准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
秋收时节,黔东南凯里市某乡镇的农田里稻谷飘香,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格外喜人。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因铅锌矿冶炼遗留而饱受镉、铅污染的“病土”。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历时数年的联合攻关。他们研发出一套“黏土矿物钝化+微生物修复”的综合治理技术,成功将土壤中有效态镉
-
澳柯玛以温度科技革新,开启智慧冷链新体验
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今天,澳柯玛正通过持续的温度技术创新,书写着青岛品牌的新篇章。从创下家用制冷新纪录的-75℃低温冷柜,到融合前沿AI技术的健康管理系统,再到确保生物样本安全的智能试剂冰箱,澳柯玛将人工智能与温度控制技术深度融合,布局智慧家电、智能家居与智慧冷链三大领域,展现出在温度科技方面的雄厚实力。
-
2025世界农业科创大会开幕,多国聚焦合成生物与智慧种植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近日开幕,汇聚了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近800位农业科学家、教育界代表、企业家及青年领袖,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会议期间,平谷区正式推出《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发展2.0》规划,明确将以合成生物技术和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据平谷区副区长彭石介绍,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全球居首,夯实科技强国人才根基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研发人员总量已位居全球首位。这支规模庞大、富有活力的科研力量,正成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从太空探索到能源开发,从重大工程到日常生活创新,“十四五”以来,中国在各个科技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造力的人才队伍在默默耕耘。他
-
AI基建盛宴背后:云厂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在全球AI浪潮的推动下,科技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云服务商是否真正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近期美股市场上,芯片制造商与云服务商的股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英伟达、AMD等芯片企业股价持续走高,而云服务商的盈利状况却引发担忧。据披露的内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