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崛起:AI与信创融合推动技术自主新突破
当前,国产AI算力与信创产业正步入发展的关键阶段。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国内大模型持续迭代,结合FP8高精度计算与自主芯片技术,不断提升性能与生态兼容能力。同时,在政策推动下,信创应用加快落地,万兴科技等企业相继推出符合信创标准的AI产品,支持央国企实现数字化变革。在技术突破与实用场景的双重推动下,国产算力与信创体系正日益强化协同,展现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产AI算力: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并进
DeepSeekFP8标准重构算力效率
DeepSeek最新推出的V3.1大模型采用了名为UE8M0FP8Scale的参数精度标准,首次明确面向国产下一代芯片架构进行专门优化。该技术方案通过将数据宽度压缩至8比特,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并实现算力翻倍,同时大幅降低存储及传输带宽压力。尽管FP8格式在数值表达范围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其在混合精度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包括摩尔线程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率先推进FP8技术适配,积极促进从芯片硬件到软件生态的全面协同发展。
联想构建全栈AI算力基础设施
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联想集团正式推出“多元AI算力”战略,依托“1+3+N”体系实现对多品牌GPU的广泛兼容,并同步发布万全异构智算平台3.0。新平台在国家级智算中心实现千卡规模训练效能倍增,将模型浮点运算利用率由30%提高至60%。联想还携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牵头制定高性能训练与推理服务标准,助力构建规范、协同的AI算力生态。
国家先进计算中心落地实践
坐落于太原的国家先进计算中心部署了“太行一号”超级计算机,整套系统采用全栈国产化硬件,最高算力达到300PFlops,并率先规模化部署全浸没液冷方案,能效比PUE控制于1.04的超低水平。该中心通过分阶段灵活扩容,已成功服务于C919大飞机翼型仿真优化、科大讯飞大模型训练等多个国家级科研与产业计算任务,展现出国产高性能算力在复杂实际应用中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信创应用:从技术适配到场景深耕
万兴科技发布信创环境AI解决方案
万兴科技正式发布面向信创环境的“万兴图示+万兴脑图”AI私有化部署解决方案,全面适配国产数字化办公场景。目前该方案已在国家电网、中石化等多家大型央企投入使用,涵盖创意表达与效率提升等多个办公环节。凭借“应用+资源+服务+AI大模型”一体化能力输出,万兴科技为企业提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智能化转型支持。
信创生态扩展与行业渗透
当前,信创生态正从传统“国家队”主导,逐步扩展至更多细分市场。以超图软件为代表的GIS服务商,以及航天软件等深耕工业软件领域的企业,正加速推进其国产化适配进程。同时,鸿蒙生态也在持续扩张,软通动力、诚迈科技等企业积极推动操作系统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在政策支持方面,诸如“全面可控应用支撑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等高端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信创在重点行业中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动能。
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信创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替代,成为维护产业链安全与韧性的战略支柱。随着国产AI算力与信创软件之间协同效应日益增强,从芯片、服务器到应用系统的全栈自主能力正在不断强化。在政策推动下,央国企数字化转型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为信创产业注入了持续动力;而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入,正推动信创从底层基础设施向高端智能应用全面演进。
更多文章
-
高铁如何实现“自由呼吸”?车内空气舒适的科技真相
当我们步入高铁车厢,常常会感到空气清新、温湿宜人,既不会闷热也不干燥。在密闭无窗的车厢内,这样的舒适体验是如何实现的?其奥秘源于一套智能、高效的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位于每节车厢顶部的空调机组,堪称高铁的“呼吸中枢”。这套系统采用“新风+回风”混合调节机制,持续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车内,并与内部既有空气混合
-
中国科学家突破铁基超导线材性能极限,载流能力创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员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工艺策略,显著提升了采用低成本粉末装管法制备的铁基超导材料的载流性能,相关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铁基超导材料因其上临界磁场高、各向异性弱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被视为下一代高场应用——如高能粒子加
-
联想展示近200项AI创新成果,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行业落地
8月27日,2025联想集团创新开放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创新ING 热AI进行时”为主题,联想集团集中呈现了近200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相关终端产品,系统展示其在“人工智能+”实践中的多项突破,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AI技术的大规模“价值兑现”阶段。此次开放日凸显了联想构建的一套完整、可部署、并可灵活扩展的AI交付体
-
以高质量数据“喂养”AI,提升模型智能成行业新焦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的质量正被视作决定模型“聪明”程度的关键。8月28日,一场以高质量数据集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贵阳举行。与会专家从学术界和企业界角度,就数据安全制度构建、技术防护手段升级与治理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提供了思路与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在大模型训
-
以人工智能驱动科研革新,构筑智能科学新生态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正引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变革。我国在“AI for Science”领域积极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其战略方向与发展蓝图正逐步明晰。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计划,以加快科学发现节奏,率先构建以AI为核心的新型科研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