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生态遥感,学科融合开启环境研究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究员吴炳方在8月21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不断推动其与生态系统遥感深度融合,这一交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学科趋势。
吴炳方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遥感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显著拓宽了应用维度,为实现生态系统智慧化管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届研讨会聚焦这一趋势,围绕生态系统遥感的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开展深入交流,旨在促进该领域的科研创新与学科交叉建设。
吴炳方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态遥感的应用模式。借助其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等方面的突破,行业应致力于构建覆盖“监测-分析-管理”全流程的“数据-认知-决策”技术体系,从而全面推动生态遥感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第二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赋能生态遥感:服务科学新使命”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近百所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部门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共设置了12场主旨报告、16个专题议题及20个分会场,聚焦生态系统格局、关键参数识别、功能评估及可持续发展等前沿方向,推动跨学科深入交流。
多位领军学者在会上作特邀报告,内容涵盖陆地碳通量与碳汇效应、全国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与评估、中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新疆科考成果等多个重大领域。他们从战略视角系统阐释了当前生态学对遥感技术的现实需求,深化了对生态系统遥感内涵与价值的理解,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系统遥感技术已成为支撑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治理的核心工具,并深度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它有机融合了遥感技术、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地理学等多领域理论方法。当前,无论微观或宏观层面的生态研究,都日益依赖遥感技术提供的关键数据与分析支撑。
本次研讨会会期两天,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更多文章
-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科技创新与股市回暖提振信心
国际媒体近日关注到,随着中国科技产业持续突破与资本市场表现强劲,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外资正掀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1.科技突破,投资者“害怕错失”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陆续推出自研AI大模型,寒武纪等芯片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进展,这些突破增
-
科技赋能传统米粉产业 中国特色小吃加速走向世界
在广西柳州举办的2025中国米粉企业产需对接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米粉这一特色小吃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并推动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本次大会作为国际米粉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汇集了120余家米粉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展厅内香气四溢,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常德米粉
-
东莞智能终端产业图谱:数据解码万亿级集群创新密码
在全球科技巨头相继发布新品的九月,智能终端产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而支撑这些创新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正是东莞这座隐藏在全球智能终端制造网络背后的重要城市。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近期发布《全国产业集群大全》东莞专题,从数据视角揭示这一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电子信息产业汇聚超2.5万家企业东莞构建了一个由专
-
长虹亮相科博会:熊猫AI与硬核科技的双重奏响
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长虹控股集团以独特的“熊猫AI智能家电”与“硬核科技成果”双线展示成为焦点。这一设计既展现了科技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温度,也凸显了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力。步入展区,“熊猫AI快乐生活”主题入口以全息投影再现大熊猫在竹林中嬉戏的场景,吸引众多观
-
人工智能步入现实:2025云栖大会见证AI规模化落地
为期三天的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落下帷幕。尽管官方统计参会人数超过12万,但现场熙攘的人流、密集的新品发布和琳琅满目的实体产品,更直观地展现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从演示文稿中的概念和宣传片中的愿景,蜕变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实体存在。这一变化让众多科技爱好者感叹:在屏幕上“悬浮”多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