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肥四大展会联动,打造AI与机器人发展新高地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科技竞争正加速迈向全新高度。近期,一系列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顶级展会相继亮相,成为推动产业创新与融合的关键力量。据悉,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将于今年十一月在深圳举办。本届高交会首次推出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旨在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目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被视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要地。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深圳高交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以及合肥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代表的四大标杆展会。它们共同构建起覆盖南北、贯通产业链的展示与合作平台,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四大会展名片”。
这四大会展平台各具优势,形成了区域联动与功能互补的良好生态。北京注重政策引导,上海聚焦资本与市场融合,深圳强于技术转化与初创孵化,合肥则深耕智能制造与产业应用。它们以“人工智能+”为导向,共同构建起一个贯通“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的全球性生态网络,不仅成为中国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跳板,也为整个产业提供了战略支撑。
其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展览将于7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由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与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展览面积首次扩大至7万平方米以上。该大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与资本的对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依托上海作为经济枢纽的强大辐射能力,持续赋能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的创新发展。
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拉开帷幕。作为自2015年起连续成功举办十届的国际盛会,本届大会展览规模达5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全球的200多家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超过1500件创新展品。凭借北京独特的资源集聚优势,大会不仅为全球科研机构提供了展示人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尖端技术的平台,还通过深入拓展“机器人+”多元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医疗、教育及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其明确的政策引导作用,也为推进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另一方面,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定于9月20日在合肥召开。该大会始终致力于推动“AI+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加速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大会已步入第七届。本届会议期间,将同步推出“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及“人工智能与消费电子”两大专业品牌展览,全方位呈现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
自1999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始终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同频成长,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本届高交会定于11月14日至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总展览规模达40万平方米。其中特别设立的“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将全面呈现“AI+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展会规划了包括“具身智能”“人工智能集成应用”在内的十大主题展区,吸引宇树科技、优必选、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越疆机器人等千余家企业与机构参与,重点展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一系列前沿产品与技术。这一平台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与产业融合,致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年度盛会。
更多文章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
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
-
超高清与AI技术赋能全运会,视听体验全面升级
为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呈现更精彩的赛事效果,4K花园运用其在超高清视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为赛事转播与视觉呈现注入创新活力。通过多项前沿视听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优化了赛事观看体验与制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超高清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将其超万平米的总部基地打造为产业核心聚集区
-
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