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竞争与芯片封锁:OpenAI掌门人解析中美AI博弈新格局
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区一家地中海风味餐厅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罕见地与少数媒体进行了一场可供公开报道的交流。他坦言,自己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感到忧虑”,并指出美国或许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国AI发展态势的复杂性与潜在影响。
奥尔特曼强调,不应将人工智能竞争简单理解为“中美谁领先”的问题。他认为,整个局势远比这类二元判断更为错综复杂。他举例说,中国在推理计算等关键环节上可能具备更快的部署能力。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竞赛还涵盖研究创新、产品落地等多个层面,涉及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
在他看来,仅依靠出口管制等单边措施,恐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全局性挑战。整场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一场涵盖政策、产业链与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格局重构。
尽管美国持续加码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却公开质疑这类政策能否真正适应技术发展的现实节奏。
当被问及“限制向中国出口GPU是否足以让人高枕无忧”时,奥尔特曼明确表示怀疑。他认为:“单从直觉上来说,这种做法恐怕难以奏效。”
他进一步解释道,出口管制往往存在目标偏差的风险:“你可能会对某一类芯片实施禁令,但它们未必是关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选择自建晶圆厂,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绕过监管。”他所说的“晶圆厂”,正是指那些制造从智能手机到高端AI系统所需芯片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奥尔特曼坦言:“我当然也希望存在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但现实是,这个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他的这番表态,恰逢美国政府正不断修正其人工智能遏制策略。最初由拜登政府出台的半导体出口管控措施,在今年四月特朗普政府任内进一步升级——更多先进芯片被纳入限制范围,甚至包括那些为符合早期规定而特殊设计的芯片型号也在禁令之列。
在美国科技企业高度依赖英伟达与AMD等公司提供芯片的同时,中国企业正借助本土供应链的替代方案持续取得进展。这一现实,令外界对美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的实际效果产生疑问。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促使OpenAI重新考量其模型开放策略。尽管OpenAI历来对完全开源持保守态度,但奥尔特曼坦言,来自中国开源模型——例如DeepSeek等项目的竞争压力,的确影响了他们近期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决策。
奥尔特曼表示:“现实很清楚,如果我们不迈出这一步,未来的开源生态很可能将由中国主导的模型所构筑。这当然是我们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它不是唯一原因,但却具有相当的分量。”
更多文章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
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
-
超高清与AI技术赋能全运会,视听体验全面升级
为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呈现更精彩的赛事效果,4K花园运用其在超高清视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为赛事转播与视觉呈现注入创新活力。通过多项前沿视听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优化了赛事观看体验与制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超高清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将其超万平米的总部基地打造为产业核心聚集区
-
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