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万原子级量子计算奠基!我国团队实现瞬时无损阵列重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团队联合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等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方法,实现了高度并行化的原子阵列制备,其操作耗时与阵列规模无关,仅用60毫秒便成功构建出包含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及三维原子阵列,大幅刷新了中性原子系统无缺陷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成果为发展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系统奠定了关键的技术基础。
中性原子体系以其出色的可扩展性、高精度量子门操控、高度并行和全互联特性,被视为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的理想平台之一。在该体系中,原子通常被束缚于光镊阵列中,但初始装载具有随机性,因此需通过重排技术将其制备为无缺陷的规则阵列,才能执行后续量子操作。然而,传统重排方式受限于耗时随原子数急剧增加、原子易丢失、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导致阵列规模长期停留在数百原子量级,制约了该技术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为突破这一瓶颈,研究团队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时操控高速空间光调制器动态刷新光场,通过对光镊位置和相位的精准调控,实现了所有原子的同步移动。该方法可灵活构建任意结构的二维与三维原子阵列,在60毫秒内成功制备出包含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尤为关键的是,该重排耗时与原子数量无关,未来可扩展至数万原子规模。
该系统当前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单比特门保真度99.97%,双比特门99.5%,探测保真度99.92%,与美国哈佛大学团队所保持的纪录相当。这一突破为构建可容错、通用化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更多文章
-
南京突破AI关键技术,三大创新成果推动智能普惠发展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于8月20日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牵头,紫金山实验室、中国通信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旨在构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协作与产业融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算融合网络等前沿议题,设置开幕式、
-
技术融合听力健康:四部门发文促人工智能应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及中国残联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全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公众相关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耳与听力健康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听力障碍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能力,尚难以充分满足群众多层次
-
当艺术遇见AI:雄安打造智能文化新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深度驱动数智化转型进程。在艺术领域,AI从创作、传播到教育等多个维度开辟了新路径,全面重构艺术生态,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推进人性化与艺术化城市建设,发展高端影视、创意设计等业态,建设国
-
韩发布新增长战略:瞄准AI前三强 推动国家产业转型
韩国政府于22日公布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提出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及超级创新产业发展,目标是将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至3%。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当天主持联合发布会,对外详细介绍了这一战略。该蓝图旨在推动韩国跻身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前三强,
-
迈向技术奇点:中国AI以耐心迎临界突破
近日,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生活,仍有较长距离,整个行业尚处发展初期。他指出,当前核心制约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水平尚未达到关键突破点,整体能力仍存在明显局限。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备受瞩目,人形机器人不仅登上春晚舞台,还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展示出卓越的运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