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纪元:AI驱动下的人机协同学习正在到来
8月19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正式开幕。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推进教育数字化已不仅是技术路径,更是关乎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核心环节的全面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其安全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她认为,密码技术是构建AI安全体系的基石——AI不仅可赋能密码分析,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破解某些格签名或对称密码,密码学同样能够反哺AI,借助全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隐私计算手段,实现大模型推理过程中的“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人工智能系统建立可证明、可信任的隐私保护机制。她呼吁促进人工智能与密码学的交叉融合,既以密码筑牢AI运行的安全底座,也利用AI加速密码算法的创新与突破,共同应对智能时代的安全挑战。
在大会中,网龙董事长刘德建通过数字人形象发表见解,提出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应具备“3E”特征:学习更有效果(Effective)、过程更有效率(Efficient)、体验更具吸引力(Engaging)。他强调,教育需从传统“群体导向”转向“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通过个性化教学、沉浸式环境及游戏化机制重塑学习方式。刘德建特别提出,类似“视觉糖果”的界面设计、游戏式任务互动及高度仿真的情境模拟,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提升成效。
网龙副董事长梁念坚在演讲中提到,在全球教育组织共同重构未来学习体系的背景下,网龙发起成立了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服务机构——EDA(Edmodo Academy),致力于推动更加公平、技术赋能和全球协作的教育新生态。目前,EDA已在全球多地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和数字资源工坊,广泛联合领域专家、优秀教师与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引领教育创新的元宇宙学习空间、教学支持平台和内容共创社区。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军在题为《加快教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智慧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资源,建设优质教育数据集对智慧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他提出应结合实际需求明确目标,健全标准体系以引导建设方向,并通过机制创新促进教育数据产业生态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更多文章
-
南京突破AI关键技术,三大创新成果推动智能普惠发展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于8月20日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牵头,紫金山实验室、中国通信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来”为主题,旨在构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网络通信领域的技术协作与产业融合。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算融合网络等前沿议题,设置开幕式、
-
技术融合听力健康:四部门发文促人工智能应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及中国残联四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全国耳与听力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公众相关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耳与听力健康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听力障碍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服务能力,尚难以充分满足群众多层次
-
当艺术遇见AI:雄安打造智能文化新生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深度驱动数智化转型进程。在艺术领域,AI从创作、传播到教育等多个维度开辟了新路径,全面重构艺术生态,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推进人性化与艺术化城市建设,发展高端影视、创意设计等业态,建设国
-
韩发布新增长战略:瞄准AI前三强 推动国家产业转型
韩国政府于22日公布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提出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支撑,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及超级创新产业发展,目标是将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至3%。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当天主持联合发布会,对外详细介绍了这一战略。该蓝图旨在推动韩国跻身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前三强,
-
迈向技术奇点:中国AI以耐心迎临界突破
近日,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生活,仍有较长距离,整个行业尚处发展初期。他指出,当前核心制约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水平尚未达到关键突破点,整体能力仍存在明显局限。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备受瞩目,人形机器人不仅登上春晚舞台,还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展示出卓越的运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