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AI“新基建”标杆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驱动产业智能升级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行动被再次强调,国家明确鼓励大模型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落地,体现出推动AI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作为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牵头企业,浪潮积极响应政策导向,针对市场对算力服务提出的分散、灵活与定制化新需求,打造出人工智能工厂(AI Factory)这一创新基础设施。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兼浪潮云董事长肖雪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记者见面会上指出,该工厂借鉴智能制造理念,以工业化方式推动AI的规模化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加速人工智能产品的标准化与普及,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多样化产业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实体化运营的人工智能工厂,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整合了通用算力中心、模型工厂、智能体工厂及开放训练场等核心部分,并配备工艺技术中心、调度服务平台与语料中心等九大功能单元,能够面向用户多样化的数智转型需求,实现大模型与智能体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针对以往企业算力使用效率不高的痛点,该工厂创新设计了模型制造、智能体制造和综合训练场三大板块,依托分布式智能云架构实现集约化运营,并推出城市级、行业级及企业级三种形态,以适应不同体量和场景的客户需要,全面推动大模型技术落地。
肖雪特别提到:“工厂中还贯穿‘模型制造模型’的闭环逻辑——借助已有模型优化生产工具,再利用这些工具开发新模型,形成持续进化、开放协同的智能制造机制。”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整合61道标准化工序与113套专用工具,年产能突破千个定制模型。通过工匠中心的持续工艺优化,订单交付周期已从最初约90人天大幅缩减至20人天。
作为国内少数覆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全层级——从基础设施、模型研发、平台支撑到应用落地与服务体系的企业,浪潮致力于提供贯穿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经济增长的核心领域,浪潮正聚焦三大战略方向:首先,着力构建普惠化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借助分布式智能云架构有效降低算力使用门槛与成本;其次,深度赋能行业智能体发展,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认知,开发垂直场景专用模型与智能体,并以工厂化模式支撑规模化应用,助力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第三,积极推动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打造以人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协作平台,与伙伴共同构筑坚实的技术与产业壁垒。
肖雪表示:“我们致力于实现‘凡有云处,皆有智能’的愿景,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度,加速产业变革进程。未来,浪潮将依托人工智能工厂,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在山东省的规模化落地与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区域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更多文章
-
并行科技李津宇:MaaS模式推动海洋AI迈向新阶段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绝大部分面积,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高速运算与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实现深刻变革。无论是风暴潮预警、卫星数据产品开发,还是立体监测体系优化和高精度预报模型应用,技术突破正持续强化海洋安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然而,行业在高速成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
重塑认知教育:AI时代如何培育下一代核心能力
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关键议题:当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教育应如何转型以培养下一代的核心能力?他认为,重点需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对儿童认知体系的系统性塑造。“未来人人都会使用AI工具,但能否与之高效协作却取决于更深层的能力。”李翊指出,这种协作能力不仅要求理解技术原理,更依赖于个体认
-
超高清与AI技术赋能全运会,视听体验全面升级
为助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呈现更精彩的赛事效果,4K花园运用其在超高清视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长,为赛事转播与视觉呈现注入创新活力。通过多项前沿视听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优化了赛事观看体验与制作效率,有力推动了超高清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将其超万平米的总部基地打造为产业核心聚集区
-
贵州科学城展示多项科技成果 数字文保与新能源突破亮眼
在第二届贵州科学城科技交流周秋季活动中,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呈现。来自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力量,展示了从文化保护到能源创新的多元化突破。贵阳学院陈红亚教授介绍了与天津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进展。自2021年两校建立协作关系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联合建设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运用智能技术构建文物知
-
广西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赛收官 30强角逐应用场景创新
近日,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社会工作”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贵港正式举行,共有30支队伍进入最终角逐。本次大赛作为AI赋能行业系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社工机构、科技公司与高校的980支团队报名。经过前期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赛事设置了新兴领域、党建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