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想绽放:全国青少年科技赛事展现向善力量
在合肥举办的全国青年科技盛会上,一幕幕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令人惊叹:能识别病羊叫声的智能监测装置、灵活展示舞蹈动作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控制的智能设备……这些看似科幻的创新成果,都来自第十一届"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的决赛现场。
这项由三星发起的全球性教育公益项目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覆盖全国32个地区,累计吸引近70万青少年参与。赛事鼓励年轻一代用科技眼光发现问题,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素养。
本届大赛规模再创新高,来自全国5000多所院校的17.7万名学子组成8.2万支团队展开角逐。决赛期间,这些年轻的科创爱好者带着精心研发的作品相聚合肥,用科技创意描绘美好未来。从农业监测到智能交互,参赛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对科技向善的深刻理解。
智慧赋能,“青创力”解锁人机协作新玩法
在这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盛会上,各参赛团队的创新项目将人工智能的想象力推向新高度。海南大学展台前,一组特殊的演示吸引着观众目光——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猕猴仅凭意念就能操控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运动轨迹。这项名为"3D物体智能抓握辅助系统"的创新作品,展现了人机协作的全新可能。
作为项目指导老师,海南大学梁丰研副教授有着特殊的参赛情缘。十年前,他曾以选手身份站在首届大赛的舞台上。彼时,当被问及数据传输的未来形态时,"意念控制"对他而言还只是科幻概念。如今,他带领学生重返赛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梦想的传承与成长。
本届大赛聚焦"智能科技、公共安全、绿色环保"三大方向,设置创新作品与科普实验两大类别。记者在现场发现,许多参赛项目都体现出年轻人对科技向善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将前沿技术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智慧。从脑机接口到智能环保,这些青春创意正在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未来图景。
重庆交通大学的展台上,一只造型独特的仿生机器人"沧海卫士"引人驻足。这款模仿魔鬼鱼形态的智能装置,能像海洋生物过滤浮游生物那样高效处理水面油污。
"传统油污清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项目成员严凯新解释道。团队创新性地将仿生学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为海洋污染治理带来突破性方案。当被问及研发初衷时,这位年轻学子坚定地说:"用科技创新守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对'科技向善'最好的诠释。"
播种未来,大赛点燃科学梦的星火
来自深圳育才中学的陈鑫老师带领三名学生站上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这个平台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在贵州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刘铃、罗兰馨和黄诗芸三位同学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每当看到校对面工地上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她们就萌生了设计"户外工作者智能安全帽"的想法。"原本以为创新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明白它就在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黄诗芸抚摸着团队研发的清凉帽,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天津商业大学的陈曦团队凭借《高层建筑灾后可变形态搜救机器人》项目赢得评委青睐。但在这些年轻人心中,比获奖更珍贵的是参赛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从理论到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科技创新的意义。"陈曦感慨道。
正如大赛组委会所期待的,这些年轻学子在创新实践中展现的求知热情和社会担当,正是科技教育最动人的成果。从校园课堂到全国舞台,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绽放出青春的智慧之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付梦印指出:"这项赛事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实现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双向促进。"
作为赛事主办方代表,中国三星副总裁张剑强调:"竞赛本身并非终点,而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起点。我们始终秉持'以人才为本'的理念,通过这类教育公益项目,引导年轻人关注社会需求,突破思维局限,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据悉,除赛事外,主办方还将组织系列研学活动,帮助参赛者开拓科技视野,培育科学精神。
更多文章
-
四川举办AI生态大会:百余款产品亮相,多赛道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正迎来行业爆发的重要阶段,四川积极把握机遇,全力推进相关产业集聚与创新。2025年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定于9月28日至29日举行,以“天府聚势 智链未来”为主题,是落实四川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关键活动之一。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增长迅速。2024年全省产业营收突
-
广西表彰十位科技先锋:科研报国为民,创新驱动发展
2025年9月26日,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南宁揭晓,王晓琳、张木清等十位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获此荣誉。他们在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生态保护、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展现了广西科技工作者扎根实践、服务国家的精神风貌。获奖者中,王晓琳在智能传感与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天
-
算网融合构筑AI新高地: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算力支撑、政策引导与场景打通成为推动其深入落地的核心动力。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进程,形成创新
-
AI技术革新棉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效率激增二十倍
在农业科技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九月二十六日,浙江大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AI育种家”的智能育种平台。这一系统依托棉花全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育种流程的“一站式”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将传统需要六至八年才能完成的棉花育种周期大幅缩短至
-
西大附中悦来校办首届科技节 学生沉浸体验AI与无人机
一、科技展演启幕,多元活动赋能9月24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渝北悦来实验学校首届校园科技节正式启动。活动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点亮未来”为主线,在学术报告厅及校园多个区域同步展开。现场设置了特斯拉智能汽车、巡检机器人、低空经济应用、无人机足球竞赛等30项科技互动项目,学生可亲手操控无人机、参与AI体育体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