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控'到'数控':看AI如何重塑煤矿生产
淮北矿业集团在智能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开发分公司负责人顾春雷对自主研发的"淮矿小Ai"智能助手给予高度评价。这款基于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的办公助手,具备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功能,在政策解读、数据查询等场景中表现优异,使日常办公效率提升近四成。
在铁路运输领域,技术创新同样带来质的飞跃。据铁运处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部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货车检查方式实现革命性变革——从传统的人工现场检查升级为智能化图像分析。这一转变使每列车的检测时间从原先的40多分钟大幅缩减至5分钟左右,效率提升近8倍。
这些创新成果正是淮北矿业集团大力推进"AI+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生产经营各环节,该集团正加速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从办公管理到生产运营,智能化应用已覆盖集团多个业务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辅助科学决策
在煤矿开采这一特殊作业环境中,淮北矿业集团面临着复杂的生产系统和严峻的安全挑战。为应对这些难题,集团构建了覆盖全矿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工业环网、智能化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平台。这些系统通过对生产全流程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了对设备工况、生产指标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控。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集团建立了智能预警机制,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推动管理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处置转向主动预防。决策过程也由依赖经验判断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辅助模式。今年7月,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杨洁在监控屏上发现一条醒目的预警提示:"上半年商品煤产量905万吨,预计全年产量1810万吨,低于预期目标"。这条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预警信息,及时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数字化转型,淮北矿业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智能管控的跨越式发展。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淮北矿业集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数据中心技术主管杨洁介绍,通过引入先进算法,集团构建的智能管控平台已具备自主监测和分析能力。该系统能实时跟踪各类生产经营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并基于数据分析给出优化建议,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在安全生产领域,技术创新成效尤为显著。以杨柳矿为例,其部署的智能安检系统可在瞬间识别十余种违规行为,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遍布井下的近500个智能监控点组成全天候安全防护网,去年曾通过分析输送带运行数据,提前近20分钟预测设备故障,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在1033智能化工作面,老矿工王合理正经历着采煤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他的操作台显示屏上实时呈现着各类地质参数,采煤机在算法控制下自动调整作业姿态。"采了二十年煤,现在就像在开智能汽车一样轻松。"这位资深矿工的感慨,生动诠释了智能化给传统采煤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打造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了AI、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煤矿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支撑下,井下生产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管控,电力系统迈入智能化运维新阶段,各类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涡北选煤厂,智能选煤系统的应用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建立与实体厂房完全对应的三维数字模型,该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据厂方负责人介绍,新系统使故障排查和药剂投放等关键工序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一,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大幅下降85%,年节省电费支出超过200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系统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准确率接近99%,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降幅达35%),还使药剂消耗量减少近半,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多重效益。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传统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机器人“家族”不断壮大
走进淮北矿业集团,随处可见机器人"新员工"忙碌的身影。在集团总部,智能消防巡检机器人"淮小安"正沿着预定路线自主巡查,对近300个消防点位进行无死角监测,保持着完美的检测记录。而在选煤厂的药剂车间,工业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药剂袋的拆包投放作业,动作灵活程度不亚于熟练工人。
近年来,该集团持续扩大机器人应用版图,在巡检、操作等领域引入多种智能装备,推动传统作业方式向自动化转型。现场技术人员一边操控着自动喷涂机器人一边介绍:"这些'钢铁同事'特别擅长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施工精度高,还能24小时连续作业,既保证了质量又减轻了工人负担。"从消防巡查到生产操作,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淮北矿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
在淮北矿业集团的生产现场,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人工作业。据装备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型清仓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使原本耗时费力的煤仓清理工作变得高效安全。这些"钢铁清道夫"不仅作业速度快,还能在危险环境中稳定工作,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
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控着配电室和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搬运机器人让物资仓库的存储空间提升了五分之一,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未来我们将重点突破两大方向,"该负责人表示,"一是提升机器人在恶劣工况下的作业可靠性,二是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算法,让这些'机械员工'能在更多复杂场景中大显身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传统矿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文章
-
小润滑大作为:揭秘支撑大国重器的关键科技
你可曾想过,那些微小却关键的润滑剂如何支撑着现代文明的运转?从精密手表的齿轮到万吨巨轮的轴承,从高速列车的轨道到航天器的机械臂,润滑科技如同无形的守护者,确保着每一个机械部件的顺畅运行。8月9日,首都科学讲堂迎来中国石油集团首席专家糜莉萍教授,她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秘润滑科技背后的创新故事。在这场科
-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AI创新高地 政企共探"智能+"新路径
8月13日,深圳迎来了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量级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在研讨会上表示,AI技术正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她指出,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创新生态优势——包括顶尖的科研机构、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国际化的人才储备,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了理想环境。陈洁玲特别强调,实
-
AI时代职业新图景:七大新兴岗位即将崛起
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就业市场版图。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指出,到2030年,AI技术将创造比取代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一转变在"人机协同"领域尤为显著。该研究表明,技术增强型岗位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主流趋势。行业领袖们对此趋势持相似看法。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强调,AI时代将重新定
-
萧山布局AI产业新赛道:三大特色社区构筑创新生态圈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正成为区域竞争的新赛道。8月13日,萧山区政府召开专题发布会,正式推出芯模、芯创、芯机三大特色产业社区,以差异化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这标志着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迎来重要创新节点。其中,坐落于钱江世纪城核心区的芯模社区颇具看点。该社区以图灵小镇为创新引擎,依托新华三等领军企
-
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家在智能农业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整合前沿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全自动杂交授粉机器人系统"吉儿",并创新性地构建了"智能育种工厂"体系。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