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织"就新生活:嘉善创新材料即将量产应用
在浙江大学智能建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测试一种革命性的智能玻璃材料。这种由杨国坚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电致变色玻璃,能通过电流精确调节透光率和隔热性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光学特性。
"传统电致变色玻璃依赖复杂的磁控溅射工艺,不仅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杨国坚解释道,"我们创新性地采用聚合物材料和卷对卷涂布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将成本压缩了近一半。"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变色响应速度,还能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光学参数,为绿色建筑提供了更经济的智能解决方案。
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优化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推动这项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
在祥符荡创新中心的支持下,这项创新技术已迈出实验室,成功完成首轮融资并进入产品验证关键期。"我们正在攻克大面积制备工艺的难题,重点验证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长效稳定性。"杨国坚透露,"目前已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展开合作洽谈。"
从最初的概念验证到如今的产业化探索,这项技术的成长离不开完善的创新生态。"当地政府提供了从政策扶持到资源对接的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了'好技术不愁转化'。"杨国坚感慨道。在嘉善县和西塘镇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科研团队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术创新,而产业化路上的各种挑战则由专业平台来协同解决。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为更多实验室成果架起通往市场的桥梁。
嘉善构建的创新生态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强劲动能。"实验室阶段的创新项目往往面临独特的工艺挑战和个性化问题,"当地招商服务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组织专业团队为每个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模糊学科界限、打破部门壁垒,嘉善让科研人员能够专注于技术攻关,而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类难题交由专业平台协调解决,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无缝衔接。
在祥符实验室的中试车间,一组创新性的生物材料正在成型。科研人员通过引入稀土元素改良工艺,成功制备出兼具轻量化和高强度的蛋白纤维材料。
"我们在仿生纤维制备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了稀土改性技术,"项目组成员孟令鹏解释道,"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还保留了天然蛋白的轻质特性。"这种直径仅数微米的新型纤维,展现了优异的强韧比,为生物基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可能。
科研突破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祥符实验室在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系列技术突破,其研发的新型蛋白纤维抗拉强度突破500兆帕大关。团队不仅实现了稀土改性蛋白纤维的连续化生产,还成功将传统蚕丝与人工蛋白纤维混纺,获得公斤级复合纱线。
"我们正与头部运动品牌合作开发新一代运动鞋材,"项目负责人透露,"这种兼具轻盈与高强度的创新材料,将为运动装备带来革新性突破。"目前,相关产品已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稀土蛋白纤维的产业化之路,生动诠释了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前端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打造竞争优势,中端通过工程验证扫清量产障碍,后端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商业价值,形成"实验室-中试线-生产线"的完整创新闭环。
嘉善深谙创新生态建设之道,着力打通成果转化的关键堵点。通过搭建技术评估、工程验证、产业孵化三大支撑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截至目前,当地已促成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44个联合实验室,开展174项技术合作,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600项,合作金额突破3亿元。这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正在释放出强大的协同效应。
更多文章
-
科技"织"就新生活:嘉善创新材料即将量产应用
在浙江大学智能建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测试一种革命性的智能玻璃材料。这种由杨国坚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电致变色玻璃,能通过电流精确调节透光率和隔热性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光学特性。"传统电致变色玻璃依赖复杂的磁控溅射工艺,不仅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杨国坚解释道,"我们创新性地采用聚
-
智慧治理的"青岛实践":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城市运行的每个毛细血管都在"数字城管"的监测之下——从街边店招的规范设置,到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从燃气管道的安全监测,到社区秩序的精细管理。日均超万件的城市治理诉求,通过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秒级响应、精准处置。这套系统既展现了现代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更折射出中国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
-
科技改变生活:2025机器人大会引领产业变革
8月8日,一场由人形机器人担纲主持的科技盛会在北京隆重启幕。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400多位行业精英,现场展出的前沿科技成果,生动勾勒出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回顾今年4月,北京亦庄举办的全球首个"人机同场竞技"半程马拉松赛事,已然成为机器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如今,这座创新之城再
-
全球青少年AI精英齐聚北京 国际智能奥林匹克圆满落幕
8月8日下午,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掌声雷动,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此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全球60多个国家300余名青少年科技英才的盛会,不仅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成为年轻一代探索前沿科技的重要舞台。本届赛事在赛制设计上大胆创新,首创"团队协作+个人突破"的双轨竞技模式。参
-
科技与竞技的巅峰对决: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下周在京开幕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启幕。8月8日,赛事组委会在国家速滑馆举行启动仪式,正式进入开幕倒计时。这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盛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举行,吸引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带来包括首创的AI自主5V5足球赛在内的26个竞技项目,展现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突破。赛事筹备就绪 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赛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