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数字防线":重庆智慧防汛系统显身手
8月10日起,重庆迎来一轮罕见强降雨天气,局地短时降雨强度突破60毫米/小时,狂风暴雨裹挟着电闪雷鸣席卷山城。在这场与极端天气的较量中,重庆亮出了"智慧防汛"组合拳——从精准预警到高效抢险,一系列高科技防汛手段大显身手,展现出城市应急管理的"最强大脑"。
防汛"最强大脑" 从盲人摸象到精准防控
在重庆市住建委的智慧防汛指挥中心,一块巨型电子屏正实时呈现着城市防汛态势——各路段积水情况、下穿通道水位变化、应急抢险队伍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套被称为"城市防汛中枢"的智能系统,汇聚了全市700多个液位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终端的实时数据,同时整合气象、水文等40余类信息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防汛数字孪生"平台。
"过去防汛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现在有了'火眼金睛'。"工作人员介绍,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分析积水深度、水流速度等关键指标,一旦超过预设安全值,10分钟内就能将预警信息精准发送至相关责任单位和抢险人员。这种智能化预警机制使巡查效率提升3倍,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桥隧管家”上线 让数据比暴雨跑得更快
面对强降雨考验,重庆高新区的智能市政系统化身为城市"数字哨兵"。这些高科技设施构建起全天候的风险感知网络,将传统的"人工巡查"升级为"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现代化应急模式。
城市照明智能管理平台犹如一位"光电卫士",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每盏路灯的运行状态。当检测到线路异常时,系统会立即切断故障区域电源,同时向维修团队发送精准定位信息。这种"远程处置+现场检修"的双重保障机制,有效杜绝了雨天漏电事故的发生。
而桥梁隧道的智能监测系统则扮演着"安全瞭望者"的角色。遍布各处的传感设备能够敏锐捕捉到积水、位移等险情征兆,自动触发多部门联动机制。交管、应急、市政等部门可在第一时间协同处置,大幅缩短了抢险响应时间,确保城市交通命脉畅通无阻。
暴雨间隙的“空中侦察兵” 无人机智能巡查显身手
江津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内,随着系统指令发出,分布在城区各处的无人机基站自动激活,数架搭载智能感知设备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在暴雨中展开立体化巡查。
这些"空中巡查员"装备了高清摄像设备和智能识别系统,仅需30分钟就能完成方圆5公里区域的精细化扫描,连传统人工巡查难以覆盖的背街小巷、河道边坡等隐蔽区域也无所遁形。
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通过AI算法自动分析,精准标记出井盖缺失、路面积水等安全隐患。指挥平台随即启动多部门协同机制,将处置指令同步推送至公安、市政等责任单位。整个流程从发现险情到派单处置压缩至10分钟以内,形成高效的应急抢险闭环。
更多文章
-
小润滑大作为:揭秘支撑大国重器的关键科技
你可曾想过,那些微小却关键的润滑剂如何支撑着现代文明的运转?从精密手表的齿轮到万吨巨轮的轴承,从高速列车的轨道到航天器的机械臂,润滑科技如同无形的守护者,确保着每一个机械部件的顺畅运行。8月9日,首都科学讲堂迎来中国石油集团首席专家糜莉萍教授,她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秘润滑科技背后的创新故事。在这场科
-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AI创新高地 政企共探"智能+"新路径
8月13日,深圳迎来了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量级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在研讨会上表示,AI技术正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她指出,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创新生态优势——包括顶尖的科研机构、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国际化的人才储备,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了理想环境。陈洁玲特别强调,实
-
AI时代职业新图景:七大新兴岗位即将崛起
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就业市场版图。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指出,到2030年,AI技术将创造比取代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一转变在"人机协同"领域尤为显著。该研究表明,技术增强型岗位将成为未来就业市场的主流趋势。行业领袖们对此趋势持相似看法。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强调,AI时代将重新定
-
萧山布局AI产业新赛道:三大特色社区构筑创新生态圈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正成为区域竞争的新赛道。8月13日,萧山区政府召开专题发布会,正式推出芯模、芯创、芯机三大特色产业社区,以差异化布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这标志着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迎来重要创新节点。其中,坐落于钱江世纪城核心区的芯模社区颇具看点。该社区以图灵小镇为创新引擎,依托新华三等领军企
-
中国科学家领跑全球: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问世
中国科学家在智能农业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整合前沿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全自动杂交授粉机器人系统"吉儿",并创新性地构建了"智能育种工厂"体系。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