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精准农技:顺庆区粮食稳产的双重密码
七月骄阳下,顺庆区广袤的稻田里,智能灌溉系统正精准调控着每一寸土地的水肥供给。金台镇插旗山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内,荃优822、野香优莉丝等优质稻种在科技护航下茁壮成长,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通过数字化田间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水肥精准投放和病虫害智能预警。"基地负责人介绍道。该区通过推广智能农机具应用、组织农技专家实地指导等举措,构建起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示范基地水稻长势喜人,预计总产量将突破70吨。
在顺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科技元素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耕方式。该项目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301亩农田进行了系统化改造,新建了2.2公里智能化灌溉渠系和1公里机械化耕作道路,实现了农田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这套智能灌溉系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基地负责人指着田间的自动化设备介绍道。过去需要多名工人耗时大半天的人工补水作业,如今只需轻触按钮,40分钟内就能完成全部田块的精准灌溉。这种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使水稻长势明显改善——稻叶更加青翠挺拔,稻穗更加饱满丰盈。
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既解决了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的痛点,又通过精准调控为水稻孕穗期提供了最佳生长环境。这种"科技+农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新的保障。
在李家镇崇仙境村的稻田里,农技人员正俯身查看稻株长势。"现在要适当控水,保持浅水层更利于根系发育。"技术专家一边测量水位,一边向农户讲解孕穗期的管理要点。
这场田间课堂不仅传授了纹枯病、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技巧,更针对农户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出"科技处方"。通过观察叶色变化、茎秆强度等细节,专家们为每块稻田量身定制水肥方案,帮助农户精准把握防治时机。这种"把脉式"的技术指导,让传统农事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崇仙境村党支部书记李桂林望着连片稻田感慨道:"今年全村500多亩水稻正值生长关键阶段,持续高温和病虫害威胁不小。幸好农技专家及时指导科学田管,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作为顺庆区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年全区水稻种植规模达9万亩。为应对极端天气和病虫害风险,区农业农村局打出组合拳:组织30余名农技骨干成立服务专班,深入14个乡镇开展巡回指导;引进智能监测设备200余台套,实现病虫害预警全覆盖;开通惠农补贴"直通车",确保2400余万元种粮补贴及时到户。这套"科技服务+政策保障"的组合措施,既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更提振了粮食生产信心。
"当前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建立了'线上监测+线下指导'的双重保障机制。"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高温天气和病虫害风险,该区组建了由农技专家、气象专员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分片包干的方式,为不同地块"把脉开方",制定个性化管护方案。
在技术创新方面,顺庆区重点推进三大举措:一是构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二是完善灾害预警体系,提前72小时发布极端天气警报;三是推广机械化作业,全区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5%以上。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为粮食稳产保驾护航。
着眼长远发展,该区正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撂荒整治等措施扩大规模经营。统计显示,近三年全区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培育种粮大户50余户,带动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预计到2026年,全区水稻种植规模将突破10万亩,全程机械化率有望达到90%,为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文章
-
张江孵化器升级创新生态:精准验证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孵化器作为连接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纽带,正从传统的空间提供者转变为深度参与的价值共创者。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创新载体高度集聚的区域,目前已形成包含163家创新创业载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其中孵化器107家、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56家,累计孵化企业近2500家,持续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产
-
上海特金亮相两用技术展,无线电侦测助力低空安全治理
在2025北京国际两用先进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上海特金无线技术有限公司带来多项低空安防创新成果。重量仅约600克的手持侦测设备可同时定位无人机与飞手位置,低空感知基站实现与5G基站的共址部署,这些技术正从专业安防走向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低空管理提供新方案。本届展会以“和平运用科技,科技守护和平”为主题,
-
西藏成功培育高原咖啡,六年攻关突破种植技术瓶颈
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温室中,一株株咖啡树长势喜人,枝头挂满鲜红果实。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赵贯飞一边认真记录生长数据,一边兴奋地表示:“经过六年的引种试验,我们终于在高原环境下成功实现了咖啡的规模化种植,果实品质表现优异。”近日,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在高原咖啡
-
中国聚变公司:高温超导技术加速“人造太阳”商用进程
在近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波指出,尽管可控核聚变技术正逐步走向商业化,但目前仍面临多项科学与工程技术挑战,需持续推动关键环节的突破。本次论坛汇聚了ITER国际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等多位专家,围绕聚变能源的未来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造太阳
-
临港青少年AI赛事启动,四大赛道展现少年科创力量
第八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及全国邀请赛近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为核心理念,自今年四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范围内众多青少年参与。赛事设置四大核心赛道,在两天内陆续展开角逐:9月20日进行的是鼓励自由创造的“AI创无界”和聚焦智能生活应用的“AI智创